當夜晚我們的思慮和雜念過多時
 就像調皮的猴子在大腦中喧鬧
 導致大腦疲勞、睡眠質量下降
 這時首先要做的
 就是要改變對雜念的認知
 給那些反復影響
 我們休息的念頭取個名字
 就能逐漸擺脫這種狀態
 
 
 (1)扔掉“胡思亂想”
 給想法貼上標簽,留心那些“想了很多遍”的事情
 想象把那些已經“受夠了”的想法踢出大腦的感覺。
 (2)找到例外
 一直出現同樣的想法,是不是因為設置了同一個前提?
 想想一直糾結的這個想法是否有反例。
 (3)站在先賢的角度看待問題
 自己尊敬的人或歷史上的偉人會怎么處理呢?
 他們是否會將“雜念本身”和“心懷雜念的自己”等同視之呢?
 (4)不要判斷好壞
 你是否用了不屬于“當下”的其他標準來評判事物?
 要注意“不做道德評判(non-judgmental)”。
 (5)探索原因
 為什么這個想法會出現這么多次?(是因為愿望沒被實現嗎?)
 從自己的“深層需求(deep needs)”開始重新思考。
 
 Point(關鍵點):
 要意識到“雜念=列車”而“自己=月臺”,這種認知行為療法的效果顯著。
 思考的重復回環會妨礙睡眠(大腦的凈化)。